當我們在進行因工受傷的調查時,最容易犯的過錯是什麼?那就是對員工隨意作出判斷。

          當員工向上司報告受傷的事故時,領袖萬萬不能隨意作出判斷。好多時候,我們好想盡快提出工傷的原因。

當我們收到任何報告資料時,都必需保持中立。 

即使受傷員工說述受傷過程,領袖也要明白其敍述只是整個事故的一部份。領袖是不必馬上歸立事故的發生唯一原因,也不應測試受傷員工的企圖。

換句話說,

「A員工因為不小心,在洗手間冼腳而扭傷腳踭」

「不小心」可能己經是主觀判斷。 是員工自己專注不足?員的鞋履根本上沒有防滑功能?還是浴室的地磚問題?工作太忙員工動作太快?

當我們要對意外事故作出紀錄,大致上可以參照四個W為大原則:

  1. WHAT happened? 》發生什麼事?
  2. WHEN did it happen? 》什麼時候發生?
  3. WHERE did it take place? 在哪裡發生? were are you feeling pain or discomfort? 身體部份哪裡感到痛 或 有什麼不適?
  4. WHY do you think might be the cause?  發生事故的可能原因是什麼?

當記下可能原因的時候,別忘記這只是員工的報告而己。而非必定是唯一原因。我們只需要如實記下員工的第一身報告便可。

致於受傷的情況,只要記下了左邊右邊,部份,受傷種類 (一般情況是扭傷/拉傷/撞傷),對方的徵狀己足夠。至於病理上的診斷,就留待醫生的說明吧。

為了保持客觀,我們必須注意:

避免設定Close-end question. 即是對方只答YES/NO的問題。 我們應該採用開放式的問法,讓對方放心說述。

對的例子:

「你認為剛才有什麼原因令你受傷?」

錯的例子:

「剛才是否你不小心所以受傷?」

要有效改善公司場所安全文化,擅於聆聽也許是第一步。

發佈留言